足底筋膜炎是一種常見的足部慢性炎症,主要影響腳底筋膜,常因過度使用、足部結構異常或不良習慣導致。透過改善生活方式、物理治療與適當支撐,大多數患者可逐步康復。
足底筋膜炎是什麼?
足底筋膜炎(Plantar Fasciitis)是指連接腳跟骨與腳趾的厚韌帶——足底筋膜發生微細撕裂或退化,導致發炎與疼痛。這條筋膜負責支撐足弓並吸收衝擊力,若長期承受過度壓力,就可能引發炎症。
如何形成?
足底筋膜炎的成因不只是「走太多」,還包括:
足部結構異常:如扁平足、高足弓,導致筋膜張力失衡。
步態不正:X型腿、O型腿、骨盆歪斜等會改變足部受力分布。
鞋子不合適:穿著無足弓支撐的平底鞋、拖鞋或硬底鞋。
運動過度或突然增加運動量:如馬拉松訓練、跳躍運動。
體重過重:增加足底筋膜的負荷。
年齡因素:40–60歲族群因筋膜彈性下降而易發病。
如何預防?
選擇合適鞋履:具足弓支撐、避震功能。
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走路:尤其在硬地面上。
控制體重:減少足底壓力。
漸進式運動:避免突然增加運動強度。
拉筋與伸展:特別是小腿與足底筋膜。
如何根治?
大多數患者可透過非手術方式改善:
冰敷:每天15–20分鐘,減輕發炎與腫脹。
抬高腳部:促進血液循環,減少壓力。
夜間足部支撐器:防止筋膜在睡眠時過度縮短。
物理治療:包括筋膜伸展、肌肉強化、超聲波治療等。
藥物輔助:如止痛藥、消炎藥。
極少數情況需手術:如保守治療無效者。
不良習慣有哪些?
穿著不良鞋款:如高跟鞋、拖鞋、鞋底過薄。
久站不動或長時間走路:尤其在硬地面。
忽略早期疼痛症狀:延誤治療。
缺乏足部伸展與保養。
突然劇烈運動:未經熱身或準備。
如你有早上起床腳底刺痛、久坐後站起來疼痛等症狀,建議儘早尋求物理治療師或足科醫師診斷。

0 留言